軟包裝的變化
2012-01-06 瀏覽次數:132
1) 產品結構發生新的變化
2007年各塑料包裝企業緊跟市場需求的變化,及時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,實現了產品的差異化。結構多樣化、高附加值的產品層出不窮,BOPP如熱收縮膜、抗靜電膜、高清晰膜、耐蒸煮饃、轉移膜、高光亮膜、超薄薄膜和合成紙等實現了產業化,生產BOPET耐熱膜、BOPET在線塗布膜、添加納米材料的BOPET薄膜,成為BOPET薄膜的發展趨勢。
此外,隨著市場產品的調整,軟塑包裝薄膜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,優勝劣汰的市場機製已初步形成。規模小、質量差的企業已基本上退出市場。因此,不少企業結合產品結構調整,正在加快規模化的步伐。2007年已簽約引進的雙向拉伸薄膜生產線有12條(是生產塑料軟包裝產品的基材),正在洽談有投資意向的有近10條。若實現計劃,新增加近幾十萬t生產能力,將給雙向拉伸薄膜行業帶來新的市場競爭。這些新線的建設,對行業裝備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高是有利的。
2) 節能降耗有了新進展
2007年,塑料軟包裝企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導向,大興節能降耗之風。一是進行有效工藝改革,合理調整工藝配方,優化了成本,為企業爭取更大利潤空間;二是技術創新,著力推進備品備件國產化,降低成本;三是實現節能改造,降低能耗。最突出的是中空塑料包裝容器的輕量化、薄壁化,節能潛力很大,600ml(毫升)的軟料瓶淨重299,降低到269。一個年產34億個軟料瓶的企業,可節省原料10200t,原料價格按1.3萬元/t計算,可節約成本約1.33億元,既增加了企業的效益,又節約了原料。
但是,其中有的合成紙生產線引進時,對國內合成紙市場需求量缺少了解,帶有盲目性,使重複引進、產品雷同進一步加劇。此外,國際上合成紙的發展已向可印刷、可複印方向發展,我們仍然以低檔次為主,這一問題值得引起有關企業的慎重考慮。
3) 食品用塑料包裝、容器及工具市場準入製的
實施.促進了塑料軟包裝產品質量的提高自2006年7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範圍啟動對《進出口食品包裝容器監督工作管理規定>和對《39種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和工具》實施市場準入製度以來,2007年塑料軟包裝企業按照要求從全麵提高產品質量入手,從根本上改變過去鬆散的、質量不穩定的經營模式,加強了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係,強化質量控製和檢測,更加注重選擇符合食品級原料,保證包裝材料的衛生和安全;選擇環保型無苯化油墨,控製溶劑殘留量:提高對準入製的認識,主動認證,一大批優質產品的企業先後取得了認證,掌握了主動權,從而提高了市場競爭力。
上一條新聞: 我國限製食品過度包裝
下一條新聞: 軟包裝生產的長足發展